物流運輸存在問題 編輯 效率低 我國與發達地區在物流成本方面、周轉速度方面以及產業化方面存在較大差距,服務水平和效率方面都比較低。我國每萬元GDP產生的運輸量為4972噸公里,而美國和日本的這一指標分別為870噸公里和700噸公里。 我國物流系統各環節的銜接較差,運轉效率不高,反映為貨物在途時間、儲存時間、基礎設施勞動生產率等方面均有較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以貨運汽車的生產率水平為例,美國營運汽車的單車噸年產量約為66萬噸公里,而我們這一指標只有為3萬噸公里左右。二是速度慢。目前我國鐵路貨車的運營速度只有46.4公里左右,散裝、集裝箱等高效運輸方式比重較低,裝卸時間較長;公路貨車的運營速度也不足50公里;內河航運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產成品的在庫周轉時間平均在3—6個月左右。 此外,根據調研及有關資料分析,我國許多商品總成本中,物流費用已占到20—40%,每年因包裝造成的損失約150億元,因裝卸、運輸造成的損失約500億元,保管不善造成的損失在30億元上下,公路貨運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組織,空駛率多年來保持在50%左右;鐵路因能力不足,使相當數量的商品失去銷售機會或無法保證企業提供客戶滿意的服務。
倉庫管理的作用與價值是什么?服務物流運輸客戶案例
我國物流標準化滯后主要表現在缺乏有關的標準及規章制度,同時在推行標準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各種運輸方式之間裝備標準不統一,海運與鐵路集裝箱標準存在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 海鐵聯運規模的擴展,對我國國際航運業務的拓展、港口作業效率的提高以及進出口貿易的發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又如物流器具標準不配套,特別是現有托盤標準列入了國際標準中所有4種規格,也沒有推行的原則,這樣等于沒有標準。托盤標準和各種運輸裝備、裝卸設備標準之間都有銜接關系,這就影響了托盤在整個物流過程中的有效使用。三是 產品包裝標準與物流設施標準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雖然目前我國對商品包裝已有初步的國家和行業標準,但在與托盤和各種運輸裝備、裝卸設施、倉儲設施相銜接的 集裝單元化包裝標準方面還比較欠缺,這對各種運輸工具的裝載率、裝卸設備的荷載率、倉儲設施空間利用率方面的影響較大。
標準物流運輸成本倉儲活動能夠促進企業提高客戶服務的水平,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各行業社團應打破門戶之見,加強聯合與合作,形成推動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合力,發揮好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人才培養 應鼓勵和允許高等院校按照市場需求開辦和設置現代物流專業及課程,為現代物流培養 高級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鼓勵和引導企業、行業組織及民辦教育機構參與現代物流人才的培訓和教育工作;借鑒國際經驗,由行業社團組織來執行現代物流產業從業人員執業資格制度,逐步建立我國物流行業從業人員職業教育、培訓和從業資格認證制度及相應的認證體系。我國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已批準 國家職業資格物流師培訓標準,應該以這個體系為主大力推行物流人才的在職教育。 物流運輸實施要素 編輯 實現物流現代化的基本要素包括:思想要素、基礎要素、技術及管理要素和社會協調要素。 思想要素 思想要素,首先是啟蒙宣傳與教育。物流的概念、含義、內容、作用等不經過一番啟蒙宣傳和教育活動,多數人是不會了解、不會認識的,不理解物流的重要性。
2002年的運輸量和運輸周轉量如下表: 由于沿海的區域經濟發展比較快以及對外貿易的增長,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增長很快,2001年達到14.26億噸,2002年為16.63億噸,增長率為14.25%。由于入世促進外貿,預計到2005年 對外貿易總額將突破7,000億美元。每年外商直接投資大約為400億美元,到2005年將超過1,000億美元。港口吞吐量還將保持快速增長的走勢。有7個港口躋身世界億噸港行列,上海港貨物吞吐量超過兩億噸,成為世界第四大港。7個億噸以上的大港2001年和2002年的吞吐量分別如表三所示。 物流運輸潛力巨大 編輯 主要基于以下幾點: (1)汽車工業 (2)家電、電子、通訊產業 (3) 商業系統 (4)藥品、食品工業 物流運輸三方物流 編輯 中國與物流相關的年總支出有19,000億人民幣,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為20—25%,第三方物流的市場潛力很大。根據 中國倉儲協會進行的第三次物流市場調查分析:有57%的生產企業和38%的商業企業正在尋找新的物流代理商。
物流是公司運行成本的重要部分。
市場為避免或減少重復建設和人為浪費;托盤、代碼、用語、包裝的標準化、統一化、規范化;信息功能的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的形成和信息共享,還有人才培養以及經濟發展、資金實力等。 基礎要素對于物流現代化至關重要,基礎不牢,就無法向更高層次發展;基礎工作不做在前面,就會越搞越亂,中途很難修正。 管理要素 物流現代化的技術要素范圍很廣,如物流信息技術中EDI( 電子數據交換)、RF(射頻技術)、GIS( 地理信息系統)、GPS( 全球定位系統)、ITS( 智能交通系統)等,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將會愈發突出。機械化、自動化企業、立體自動化倉庫、多功能配送中心、機器人搬運裝卸、托盤聯營、單元化堆碼,自動分揀機械、條碼識別、電子掃描、自動化包裝作業等物流技術,均是物流現代化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管理要素方面,如 物流財務管理、物流成本分析、物流組織機構設置、物流人才使用、 供應鏈物流管理等。 協調要素 要完成一項大的物流工程項目,要實現全社會的物流現代化。
倉庫管理在企業管理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與價值。放心物流運輸成本
倉庫管理能夠提升企業效益,這是倉庫管理的第三個價值。服務物流運輸客戶案例
全國統一、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創造體制環境。 實施政策 稅收要鼓勵物流業務的整合,提升物流企業的供給能力。現行稅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對于物流行業發展有制約作用。應該利用先進的管理技術和信息系統對傳統的物流資源進行整合。但在實踐中由于物流總代理商首先一票對客戶,然后轉包業務(如倉儲、運輸)到各合作單位時,存在重復納稅的問題,影響了總代理商整合業務的開展。說明稅收制度不利于物流的“集零為整”。物流不整合就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鑒于物流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普遍處于微利狀態,物流整合產生的效益主要體現在用戶(生產和商貿企業)身上,建議對于物流總代理商實行類似于增值稅方式的稅收制度,扣除轉包的部分,對其增值服務的部分征稅。這樣,有利于國內大型物流企業在大范圍內的業務整合與發展,在加入WTO的過渡期內形成與國外物流公司相抗衡的實力。同時,也會促進物流業務的發展,擴大稅基,增加稅收。 考慮到物流業具有的社會效益同時也是微利企業的特點,在物流園區以及倉庫建設時,在政策方面也要給與優惠。 發展三方 全球化經濟的發展,企業為了增加競爭力要大力發展業務,企業分工趨于專門化,這將促進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
服務物流運輸客戶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