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綜合藝術,是指同時通過視覺、聽覺感官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審美手段的共同活動來傳達和感受審美經驗的藝術。它主要包括戲劇、戲曲、電影、電視等。戲劇是以文學、美術、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有機合成的綜合藝術,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并當眾表演生活的矛盾斗爭、發展、演變的藝術形式。概括地說,戲劇藝術的審美特征主要體現為:作為綜合性的藝術,戲劇不是各種藝術成分的簡單組合,而是各種藝術成分經過有機合成之后以整體舞臺形象呈現觀眾面前。雕作品是供人們欣賞或使用的藝術品,一旦開裂或被蟲蛀,便會影響它的欣賞價值和使用價值。陜西現當代藝術公司
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對象進行感知、學習、表達等活動的過程,或是通過感受(視覺、聽覺、觸覺)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形象,藝術形象貫穿于藝術活動的全過程。藝術家在創造的過程中始終離不開具體的形象。正如鄭板橋畫竹子,他觀察、體驗竹子的形象始于“園中之竹”、“眼中之竹”,藝術構思孕育了“胸中之竹”,而磨硯展紙倏作變相后完成了“手中之竹”,可見竹子的形象自始至終伴隨了畫竹的全過程。福建當代藝術多少錢鍛銅是一種區別于鑄銅的工藝,是在銅板上進行創作。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中華人民成立后又出現許多改編的傳統劇目,新編歷史劇和表現現在生活題材的現代戲,都受廣大觀眾熱烈歡迎。比較流行有名的劇種有:京劇、昆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評劇、晉劇、漢劇、潮劇、閩劇、河北梆子、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等五十多個劇種,尤以京劇流行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但是近來,戲劇藝術在中國的發展日趨衰弱,受到了新生藝術的沖擊。尤其港臺歌曲大量涌入內地,學生追星捧星,趨之若鶩,對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卻知之甚少。
一個思想空虛,缺乏對社會與人生具有深刻認識的人是難以產生豐富、強烈的審美情感的,因而也就不會成為出色的藝術家和出色的欣賞者。在藝術活動中,情感與思想認知是交融在一起的。沒有情感的說教不是藝術,沒有思想的情感也不能產生藝術。真正的藝術活動是情感體驗與邏輯認知的統一。藝術的審美特性是區別于其他社會實踐活動的根本標志。所謂審美特性,是指藝術作品所具有的美學品質和審美價值。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審美理想的結晶,是美的創造的結果。音樂是通過聽覺感官(耳朵)及與之相適應的審美手段,傳達和接受審美經驗的藝術。
一般來說,舞蹈分為生活舞蹈與藝術舞蹈兩大類。前者是人們在生活進行的舞蹈活動,其中為流行的,是發源于歐洲、以后又在世界各國流行的交誼舞,包括優雅的華爾茲、節奏鮮明的探戈和倫巴、動感強烈的迪斯科等。藝術舞蹈是指由舞蹈者在舞臺上表演、經過藝術構思創作的作品,它需要有較高的舞蹈技巧來完成,如芭蕾舞、現代舞、民族舞、舞劇等。曲藝,是中華民族各種說唱藝術的統稱。它是由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是以“口語說唱”來敘述故事、塑造人物、表達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表演藝術門類。真實自有萬鈞力,但同時,藝術也有歷史和真實達到不了的地方,就是美。洛陽彩陶當代藝術
藝術是借助一些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營造氛圍,來反映現實、寄托情感的一種文化。陜西現當代藝術公司
簡單地說,文學的審美特征主要表現為形象性、總體性、間接性和深刻性四個方面。文學是用文字語言(詞語)來創造形象的藝術。沒有文字語言作為表達手段,文學就不成其為文學,所以高爾基把語言稱之為“文學的一要素”。當然,只只是使用語言還不成其為文學,文學語言乃是形象、優美的藝術性語言,能夠自然地表達特定的審美意象,把閱讀者(文學接受主體)引入文學作品的審美天地。“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就是一種文學(詩)的藝術性語言,它情景交融而又優美動人,使人讀之回味無窮、引發共鳴。陜西現當代藝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