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售電前瞻布局 “智能交易平臺 + 智庫” 雙驅動服務體系,其中智能平臺依托大數據分析技術,可自動抓取用戶近 3 年用電負荷曲線、峰谷電量占比等 28 項核心數據,通過機器學習算法生成 “年度長協 + 月度競價 + 現貨套利” 的組合交易策略,經實測該策略能為中小用戶降低 12%-18% 的用電成本。專業智庫團隊由原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分析師、電力市場政策研究專業團隊組成,實時跟蹤《廣東省電力中長期交易規則(2024 修訂版)》等政策動態,已形成涵蓋政策解讀、風險預警、策略調整的全周期服務機制。目前正試點創新的 “直購電 + 虛擬電廠” 模式,通過聚合東莞電子園區、惠州工業園區的分布式光伏、儲能設備及可調負荷資源,組建容量達 50MW 的虛擬電廠集群,參與廣東電力現貨市場的調峰調頻輔助服務,2024 年一季度已為試點用戶創造額外收益超 300 萬元,切實將電力市場紅利轉化為用戶的經濟效益。選擇廣深售電,就是選擇電力市場的先發優勢。直購電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能源采購績效評估和改進機會。中山直購電費用
廣深直購電項目實施后,得到了眾多企業的積極反饋。許多制造業企業表示,用電成本的降低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例如,一家大型電子制造企業通過參與直購電項目,每年節省了數百萬的電費,這筆資金被投入到新產品研發中,推出了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市場份額得到了提升。一些商業綜合體也認為,直購電項目讓他們在電力成本控制上有了更多的主動權,能夠更好地規劃運營成本,提升服務質量。同時,發電企業也對項目表示認可,通過與用戶直接交易,他們更好地了解了市場需求,優化了發電計劃,提高了發電設備的利用率,實現了經濟效益的增長。中山直購電費用直購電為企業提供了更大的能源采購協作和信息共享機會。
對于高耗能企業而言,直購電不僅是降本手段,更是轉型機遇。廣深售電結合企業生產特性,推出 “直購電 + 儲能” 綜合解決方案:在用電低谷時段通過直購電低價充電儲能,高峰時段使用儲能電力,進一步降低峰谷價差成本,同時減少對電網的沖擊。某鋼鐵企業引入該方案后,年綜合用電成本降低超 300 萬元,且通過儲能系統提升了電力供應穩定性,生產效率同步提升 5%。這種 “電儲結合” 的創新模式,讓高耗能企業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向綠色化、智能化生產邁進。
直購電業務雖然為企業帶來了諸多好處,但也存在一定風險,如電價波動風險。廣深售電在開展直購電業務時,注重幫助企業應對這些風險。公司的專業人員會密切關注電力市場動態,及時為企業提供電價走勢分析。當預計電價可能出現大幅波動時,協助企業調整直購電策略,如提前鎖定部分電量的價格,或者采用靈活的購電方式。同時,公司也會引導企業加強自身的用電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因電價波動帶來的風險。企業的用電規劃對于其生產運營至關重要,直購電為企業優化用電規劃提供了新的思路。廣深售電的專業團隊會根據企業的生產規模、用電負荷曲線等因素,為企業制定合理的直購電方案。對于季節性生產企業,在生產旺季增加直購電電量,確保電力供應穩定;在淡季則適當減少購電量,避免浪費。通過這種方式,企業可以在保障生產用電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用電成本,實現用電規劃的科學化、合理化,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直購電可以幫助企業降低能源采購的中間環節和成本。
廣深售電深度解讀廣東省能源局《關于擴大工業企業直購電交易范圍的通知》,為中山燈具制造企業設計 “年度長協 + 月度競價” 組合交易策略。2024 年一季度,該策略幫助企業在電價波動期仍保持用電成本穩定,同時通過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使企業綠電占比提升至 35%,同步實現降本與低碳目標。針對電價波動風險,廣深售電主推 “1+3+12” 中長期交易體系(1 年基礎合同 + 3 季度滾動調整 + 12 個月價格預案)。為珠海某化工企業定制的三年期雙邊協商合同,通過煤電聯動定價機制,將電價波動范圍控制在 ±5% 以內。這種模式尤其適合年用電量超 1000 萬千瓦時的企業,2023 年服務的江門某鋼鐵廠通過該模式節省電費 800 余萬元。廣深售電的交易團隊每日跟蹤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報價數據,在市場電價低位時為用戶鎖定更多電量。通過直購電,企業可以更好地參與能源市場的決策和管理。中山直購電費用
直購電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多的電力市場信息與洞察。中山直購電費用
參與廣深直購電項目,發電企業迎來了諸多優勢。一方面,直接與用戶交易能夠拓寬銷售渠道,減少對傳統電力銷售模式的依賴,更好地掌握市場需求,根據用戶的用電特性優化發電計劃,提高發電設備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通過與質量用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有助于穩定發電企業的收益。然而,發電企業也面臨著挑戰。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發電效率、降低成本,以在直購電市場中提供更具競爭力的電價。同時,發電企業還需應對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在與用戶簽訂長期合同的過程中,要精細預測未來的發電成本和市場價格走勢。中山直購電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