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南美白對蝦淡化和標粗養殖過程中通常在當地育苗場進行,育苗場苗池多采用水泥池,配套設施包括加熱鍋爐,水處理系統,增氧設備等。淡化過程是這樣進行的,蝦苗是從海南、廣東、福建等種苗場空運到當地育苗廠,淡化8-10天出苗給養殖戶。由于蝦苗場和養殖塘的水環境不同,往往會使對蝦投放到養殖塘后出現不同程度的應激,甚至出現排塘現象,給養殖戶帶來經濟損失。一般情況下,養殖戶的信息來源比較閉塞,養殖戶往往不知道蝦苗的來源,育苗場為了提高出苗率,有可能會使用一些抗生su,也有可能會摻入一定數量的土苗、二代苗和將土苗冒充一代苗,這類糾紛每年都有大量發生。近年來,也出現了養殖戶自己進蝦苗自己在養殖塘淡化,在養殖塘的一個角落用防水布圍淡化區進行淡化,由于設施差,技術不過關,出苗率很低。 在浙江、江蘇、福建等華東地區,土塘一年養殖一茬,大棚養殖一般是養殖兩茬,所以土塘每年至少有150天閑置,養殖塘得不到合理的利用,造成資源浪費;同時大部分的成品對蝦集中在8-9月份大量上市,導致蝦價大幅度下滑,而在其他時間市場上無充足的鮮活對蝦產品供給。南美白對蝦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受發育階段、飼料組成、環境因素以及營養素間的相互關系等影響,較難確定。西藏特色南美白對蝦廠家
育苗行業的主要問題。許多小苗場在硬件投入、人員素質、生產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在硬件投入方面,許多小型苗場只有砂濾池,海水經過簡單的過濾就用于生產,水質無法得到保證,往往就會使用一些抗生su類的藥物去控制病害。生物餌料培養方面的硬件要求以及技術要求也比較高,許多苗場沒有生物餌料培養條件,只能使用人工餌料,而對于蝦苗培育來講,天然的生物餌料在適口性、營養以及水質的保持方面的優勢還是目前人工餌料所無法比擬的。在檢測方面的儀器就更加少,生產往往憑借經驗,缺乏檢測數據。上海特色南美白對蝦廠家南美白對蝦適宜的蛋白質需求量為30~36%。
南美白對蝦的成熟卵巢為紅色,呈簇狀分布于頭胸部。其頭葉蓊眵大、彎指狀,后葉至心臟向前,緊貼胃壁向前側方向延伸;腹部的卵巢較小,寬帶狀。體長14厘米左右的對蝦懷卵量為10~15萬粒,卵巢產空后可再次成熟。兩次產卵間隔為2~3天,連續可產十幾次。連續產3~4次卵要蛻皮1次。 親蝦產卵多在21:00~3:00時進行,1~2分鐘即可產空。雄蝦的精莢可反復形成,精莢排出到新精莢形成一般需要20天。摘除雄蝦單側眼柄可加速精莢的發育。 南美白對蝦受精卵的直徑約0.28毫米。在水溫28~31℃、鹽度29‰條件下,從受精開始到孵化為止只需12小時。剛孵出的幼蝦稱第Ⅰ期無節幼蝦,經6次蛻皮后成為第1期潘狀幼蝦。溞狀幼蝦蛻皮3次后進入糠蝦期,再經3次蛻皮而變tai成仔蝦。上述變tai過程需要經歷12次蛻皮,歷時約12天。
折疊式對蝦養殖池具有以下創新點: (1)投資少,不占用養殖塘地,不增加土地租金,實施簡單,產品拆裝方便,縮短養殖塘的養殖時間,提高了養殖塘利用率,降低了養殖成本。 (2)本產品直接用養殖塘水進行標粗,減少因蝦苗場和養殖塘的水環境不同而出現對蝦應激和排塘現象,降低了養殖風險和養殖成本,提高了蝦苗成活率。 (3)實現分級對蝦養殖模式,本產品實現兩級對蝦養殖模式。蝦苗在養殖條件和水質比養殖塘好的折疊式養殖池中養殖一段時間后,無損傷轉移到養殖塘繼續養殖;然后在折疊式養殖池內繼續淡化標粗蝦苗,分批次投放到養殖塘或待養殖塘收蝦后隨即又將折疊式對蝦養殖池養好的蝦苗再次轉移到養殖塘繼續養殖,這樣通過分段、交替的無損傷養殖,可以實現一年三茬養殖對蝦,年產量可提高2倍以上,而且可避開收獲高峰期,平均價格提高30%以上,年經濟效益提高2倍以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每個育苗池都要安裝輸水、充氣和加溫設備,育苗池上方安裝日光燈。
根據水中的溶氧含量,增加池塘的供氧量。如果水中溶氧不足,將會造成白對蝦窒息死亡,對養殖造成不良影響。應根據大棚池塘中水的溶氧含量,及時調節池塘供氧量。具體可以通過池內的氧氣泵向池塘水中注入氧氣,并通過溶氧含量檢測裝置,檢測溶氧含量是否達標,氧氣供應到規定標準時,就要停比供氧。結合大棚池塘南美白對蝦養殖實際,在春秋季節不同時期的大棚池塘中的溶氧變化是不同的,應加強溶氧含量掌握,提高水體質量。 做好病害防治 根據春秋季節特點,對大棚內池塘進行清淤清塘。大棚內的池塘在飼養一段時間之后,池塘內都會淤積大量的淤泥和細菌,這些淤泥和細菌如果不得到及時的清理,不但會導致池塘水質惡化,同時還會導致蝦苗的生長環境受到較大影響,容易引發蝦群病害的爆發曰。因此,應根據春秋季節的特點,合理選擇時間,對大棚內池塘進行必要的清淤清塘,使大棚內池塘中的淤泥和細菌得到及時清理,提高大棚內池塘的水質質量。南美白對蝦對動物性餌料的需求并不十分嚴格,只要餌料成分中蛋白質的比率占20%以上即可正常生長。湖南本地南美白對蝦貨源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在收獲前的1~2周,應逐漸提高鹽度。西藏特色南美白對蝦廠家
混合養殖模式 該養殖模式是以蝦類養殖為主、魚類養殖為輔的一種混合養殖模式。它通過在對蝦養殖池內混養一定數量的魚類,利用魚類來消除池底的對蝦殘餌和排泄物,從而改善對蝦養殖池的底質條件,并利用魚類捕食活動能力較弱的病蝦或死蝦,阻斷因健康對蝦捕食病蝦而發生的疾病傳播。不過,魚蝦混養模式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是要謹慎選擇混養魚類的品種、規格、密度以及放養時間,否則容易造成養殖成活率的降低和餌料系數的升高。在南方的高密度集約化養殖中,常見的魚蝦混養方式為在對蝦放苗1個月后,每畝放養10~30尾的羅非魚、藍子魚、臘魚、胡子鯰等適應當地水源條件的魚種。西藏特色南美白對蝦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