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廠余熱發電與碳捕集集成技術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提高,水泥行業在減少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安徽某水泥廠通過將窯頭窯尾余熱發電系統與胺法碳捕集裝置相結合,成功實現了能源和資源的雙重優化。這一技術不僅有效地降低了水泥廠的碳排放量,還提升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該水泥廠通過煙氣分流技術,將窯頭窯尾的廢氣進行合理利用。具體而言,低于300℃的廢氣被引導至碳捕集溶劑再生系統,用于再生胺法溶劑,這一過程有效降低了蒸汽消耗量,減少了能源的浪費。與傳統的碳捕集技術相比,蒸汽消耗量減少了32%。通過這種方式,該系統年發電量可達1.8億度,同時每年可捕集15萬噸CO?。更為重要的是,碳捕集系統的能耗得到了明顯降低,為2.4GJ/噸CO?,提高了碳捕集的效率。
捕集到的CO?不僅有效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還被用于生產食品級干冰,年增收約2300萬元。這一創新性的應用模式,不僅為水泥廠帶來了經濟收益,也使其在環保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通過對碳捕集系統的優化,該水泥廠在保證生產的同時,也為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示范。
在國際上,類似的技術應用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例如,挪威Norcem水泥廠通過實施類似的碳捕集和余熱發電系統,實現了碳排放強度的降低。該技術使得碳排放強度減少了0.6噸/噸熟料,同時余熱發電系統滿足了廠區40%的電力需求。此外,印度Dalmia Bharat水泥廠的碳捕集項目也取得了成功,投資回收期縮短至8年,證明了該技術在經濟上的可行性。
通過這些案例可以看出,水泥行業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創新努力,不僅提升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也為環境保護做出了積極貢獻。未來,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水泥行業將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更為明顯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