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公共設施管理應用民德ES4690i,治理現代化水平
在新型城鎮化與數字化革新的推動下,智慧城市建設已進入深水區。從路燈井蓋到交通設施,每一項公共設施的細致管理都關系到城市治理的細致化水平。民德ES4690i 以其戶外抗惡劣環境能力與物聯網接入技術,正在為智慧城市構建全要素數字化管理體系。
傳統城市管理中,設施臺賬缺失與巡檢效率低下是主要瓶頸。某地級市城管局長提到:“全市 10 萬盞路燈、20 萬個井蓋,過去靠人工巡檢每月只能覆蓋 30%,曾因井蓋缺失導致交通事故,造成惡劣社會影響。” 而民德ES4690i 采用的超高頻 RFID 識別技術,可在 5 米距離內讀取設施標簽,其防水防塵等級達 IP68,能在暴雨、冰雪等惡劣天氣中穩定工作。在杭州 “城市大腦” 項目中,ES4690i 安裝在城管巡邏車上,行駛中自動掃描道路兩側的設施標簽,0.1 秒內完成路燈、井蓋、消防栓等設施的狀態采集,巡檢效率相比傳統人工提升 50 倍,設施完好率從 75% 提升至 98%。
更具突破性的是其在地下管網管理中的應用。在深圳前海自貿區,ES4690i 與管道機器人聯動,對地下綜合管廊內的電纜、水管、燃氣管等進行掃描,同步獲取管徑、材質、使用年限等數據,系統根據掃描結果自動生成維護計劃。該自貿區數據顯示,應用這套系統后,地下管網的故障預警準確率達 92%,非開挖修復比例提升 60%,每年減少道路開挖 300 公里,節約市政維護成本超 2 億元。“現在‘馬路拉鏈’少了,城市運行更順暢了。” 前海管理局智慧城市處處長展示地下管網三維模型,每段管道的狀態都實時更新。
在交通設施管理領域,ES4690i 的動態掃描功能提升了運維效率。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高速公路,ES4690i 集成于智能監控桿,對過往車輛的 ETC 標簽與車身條碼進行動態掃描,同步獲取車輛載重、行駛軌跡等數據,系統自動判斷超載、違規等行為。該高速應用該技術后,超限車輛通行率下降 85%,交通事故率降低 60%,通行效率提升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