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早報 星期五 廣東微靈工科技
7月18日 | 人力資源行業新聞速遞人力資源雜志 新聞匯總
本期導讀福建龍巖:“龍零工”共享用工平臺打通靈活用工服務全流程湖南:家政服務業持續助力重點群體就業第二屆京津冀家政人力資源服務節在河北衡水啟動海峽兩岸職業教育論壇聚焦“AI賦能職業教育”山東淄博淄川:AI賦能 助力高校畢業生精細就業甘肅出臺20條措施大力支持民營企業人才發展
1來源:福建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福建龍巖:“龍零工”共享用工平臺打通靈活用工服務全流程為落實國家關于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部署要求, 靈活用工財稅難題,賦能新就業形態健康發展,福建省龍巖市人社局以“龍零工”互聯網共享用工平臺(以下簡稱“龍零工”平臺)為載體,聯合稅務、市場監管、金融等部門,打通靈活用工方、靈活就業人員、支付機構及稅務部門之間信息屏障,創新推出靈活用工領域“支付即反向開票”服務場景,實現“結算-開票-監管”靈活用工財稅服務閉環,推動新就業形態規范發展,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構建“共享用工+本地零工”一體化服務
“龍零工”平臺集本地零工服務和互聯網共享用工服務于一體的全國性公益性靈活用工服務平臺,支持靈活就業人員、各類用工主體入駐,實現靈活用工服務從單一到集成,從單點到全域輻射的轉變。一是整合零工市場資源。本地零工服務板塊是針對線下零工市場(驛站)存在運行效率較低、信息不對等等問題,為本地零工人員和用工主體提供“一站式”服務平臺,實現“招零工、打零工”精細對接、即時招用。目前,注冊用戶數超14140余戶,發布求職或用工需求信息4600余條,涉及餐飲、家政、設計、文化和金融等多個行業。二是推動人力資源共享。共享用工服務板塊是針對當前企業尋求更加靈活的用工方式的需求,為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搭建的區域間、企業間共享用工調劑平臺,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動態優化配置。目前,有130余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入駐,服務500余家企業,其中有TCL、Tims等 企業。三是支持各類主體入駐。“龍零工”平臺支持個人、企業等各類用工主體入駐,并向稅務、市場監督、人行以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開放數據接口,建立自動化信息聯審機制,確保入駐用工主體經營合規、業務真實,增強“龍零工”平臺公信力。
構建“結算-開票-監管”全鏈條服務
“龍零工”平臺聯通樂企聯用平臺和金融支付渠道,打通在線薪酬結算、電子發票開具和完稅等靈活用工服務全流程。一是業務合規。“龍零工”平臺依托社保卡“一卡通”應用服務平臺建設,具有完善的實名實人認證體系,通過與稅務系統互聯互通,推出“支付即反向開票”服務場景,保證業務真實、稅務合規。二是開票便捷。針對靈活就業人員個人 遵從能力弱、用工企業獲取成本發票困難等問題,“龍零工”平臺實現支付勞動報酬時自動算稅、開具發票并歸集至用工主體和靈活就業人員,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和降低經營風險,節約靈活就業人員往返辦稅稅務廳申請 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三是結算高效。針對以往靈活用工結算流程繁瑣、資金流轉效率低以及需由第三方平臺支付等問題,“龍零工”平臺與銀聯、工行打通線上支付渠道,實現在線零手續費結算,保障靈活就業人員及時獲取勞動報酬,降低企業財務管理成本。
構建“公共服務+權益保障”全流程服務
充分發揮 作用,整合職業培訓、勞動 、金融服務等公共服務加強對靈活就業人員的合法權益保障,促進靈活就業市場規范有序發展。一是一鍵 。針對靈活就業用工關系界定難、缺乏上位依據、權益保障難等問題,“龍零工”平臺嵌入勞動爭議仲裁調解、勞動保障監察等功能,為勞動者提供法律咨詢、協商調解、勞動仲裁和訴訟代理等“線上”勞務糾紛綜合 服務等。二是增強保障。針對靈活就業人員意外傷害保障難、糾紛多問題,勞動者或用工主體可直接在“龍零工”平臺購買工作期間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降低職業傷害風險,也解除了用工雙方后顧之憂。同時,“龍零工”平臺定期發布 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的信息,引導靈活就業人員積極參與職業技能提升,提高就業創業能力。三是數據安全。“龍零工”平臺由 主導建設,對所有業務數據全過程記錄、全流程監管,并納入 數據安全管理,通過定期開展數據安全風險評估、風險監測、應急演練等,提高數據安全風險發現、監測、處置、預警能力,確保數據的可靠性、安全性、完整性。
2來源:湖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湖南:家政服務業持續助力重點群體就業湖南省家政服務行業在促進就業創業、深化勞務對接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為穩定和擴大就業、促進城鄉勞動者增收致富和新型城鎮化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有效緩解重點群體就業壓力
市場主體擴容增崗。全省家政服務經營實體達5249家,持續創造新崗位。
就業規模持續壯大。行業吸納就業人員76.18萬人,同比大增26.10%。主力為31-50歲群體56.34萬人,有效緩解重點群體就業壓力;女性成為就業主力軍,占比89.42%;高中(職高)學歷者超半數,就業質量穩步提升。
勞務對接精細高效。二季度通過勞務對接機制輸出家政服務員3.31萬人,其中省內輸出增長60.02%,有力促進省內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同時,行業輸入家政服務員2.37萬人,滿足市場需求。
技能培訓賦能就業。聚焦提升就業能力,開展農民工家政職業技能培訓5.21萬人次,有效增強農村勞動力就業競爭力和穩定性,為鄉村 振興注入技能人才動能。
穩崗增收與結構優化雙提升
崗位吸引力增強。家政服務行業工資總支出增速 高于從業人數增速,從業人員平均收入切實增長,有效增強崗位吸引力。
高技能崗位需求旺。監測數據顯示:上半年,母嬰護理人員、居家養老人員等技能密集型崗位人員增速 ,成為吸納就業新增長點;病患陪護崗位營收增長43.43%,展現出了強勁潛力。
新業態創造新機會。“家政+”融合新業態蓬勃發展,單個企業效益提升,催生更多元、更靈活的就業形態和創業機會。
培訓賦能后勁足。職業技能培訓需求增長66.28%,凸顯家政業在提升農村勞動力技能、穩定就業中的重要作用。
勞務對接機制優化。家政勞務對接機制在促進就業轉移、技能提升方面具有高效性。
3來源:新華網第二屆京津冀家政人力資源服務節在河北衡水啟動新華網石家莊7月17日電(高麗、盛一洵)7月16日,第二屆京津冀家政人力資源服務節啟動儀式暨“河北福嫂進京津”京津冀家庭服務業人力資源對接交流會(衡水站)在河北省衡水市舉辦。本次活動由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衡水市人民 主辦,河北省人才服務中心、中國華北家庭服務業人力資源市場、衡水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衡水市商務局、衡水市婦女聯合會共同承辦。
當天的活動吸引了京津冀三地90家家政服務企業參加,其中京津兩地參會企業17家,發布質量家政就業崗位6000余個,涵蓋育嬰師、養老護理員、康復師等崗位。遼寧、山東、河南、安徽等地的家政企業 也參加了活動。啟動儀式上,主辦方還組織了家政勞務品牌展示、產品展示、技能展示、項目路演、直播帶崗、合作簽約等活動。
據悉,第二屆京津冀家政人力資源服務節將在承德、張家口、秦皇島等地舉辦多項家政人力資源服務活動。其中,包括3場“河北福嫂進京津”京津冀家庭服務業人力資源對接交流會、3場“河北福嫂進京津”家政大集、5場“河北福嫂進京津”家政興農對接交流活動,以及河北福嫂京津培訓就業直通車、家政師資技能競賽、家政職業經理人素質提升活動等。主辦方將邀請上百家京津家政服務企業與河北的家政企業、培訓機構開展洽談合作。
4來源:新華網海峽兩岸職業教育論壇聚焦“AI賦能職業教育”新華社福州7月16日電(記者許雪毅)2025海峽兩岸職業教育論壇16日在福州開幕。來自兩岸的職業教育 、學者、院校、機構和企業 等230余人,圍繞“AI賦能職業教育”主題進行交流研討。
此次論壇是第十七屆海峽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中華職業教育社、福建省中華職業教育社聯合中國臺灣多家社會團體共同主辦,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承辦。
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總干事、黨組成員馮大軍在致辭中表示,海峽兩岸職業教育論壇多年來在促進兩岸職業教育界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兩岸職業教育融合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本屆論壇圍繞“AI賦能職業教育”這一主題,共同探討AI賦能、職教 、兩岸交流等重要議題,非常有意義。希望兩岸職業教育加強交流合作,共促兩岸互信,共同推動兩岸職業教育事業擴大優勢特色、 困難挑戰、共創光明未來。
福建省 副 、福建歐美同學會會長黃如欣在致辭中認為,職業教育是推動海峽兩岸融合發展、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基礎和橋梁紐帶,希望兩岸職教界圍繞“AI賦能職業教育”這一主題,深入探討兩岸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打造兩岸青年發展平臺,把握時代機遇,勇擔育人使命,攜手同心、并肩同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貢獻職教力量。
中國臺灣有關機構負責人在致辭中表示,未來兩岸唯有加強合作、互學互鑒、推動兩岸職業教育協同創新,才能提升兩岸職業教育整體水平,促進 和平發展。希望兩岸共筑“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創新交流合作機制,以人文紐帶深化民族認同,為兩岸共同繁榮與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全國 委員、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作主旨演講。兩岸職業院校和企業 圍繞“AI賦能教育教學”和“AI賦能產教融合”等議題進行對話和研討,并就閩臺職業教育合作項目進行對接、簽約。
本屆論壇將持續至17日,其間還將舉辦第十四屆中國臺灣青年研習營暨海峽兩岸青年非遺技藝研學體驗營活動、第三屆“福”文化主題宣傳暨職業教育成果交流以及福建茶文化制作表演等非遺文化活動。
5來源:新華社山東淄博淄川:AI賦能 助力高校畢業生精細就業為助力高校畢業生高效精細就業,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通過打造就業小程序和云服務平臺,提供精細崗位匹配和個性化職業指導, 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水平。
淄博市淄川區開發了“淄川就業”小程序,并接入國產人工智能DeepSeek大模型,通過AI選崗,依據畢業生的專業、技能、經驗和偏好,精細匹配并推送崗位,讓求職更高效。
智慧就業平臺的就業監測系統還可以實時統計崗位瀏覽量、求職者投遞數據,對企業需求和畢業生情況精細畫像,實現人崗高效匹配。借助小程序的企業VR實景功能,畢業生足不出戶就能沉浸式了解企業環境。
6來源:甘肅日報甘肅出臺20條措施大力支持民營企業人才發展為 落實 及省委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深入實施人才賦能工程,甘肅省針對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專門出臺《關于支持民營企業人才發展的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包括4個方面20條具體措施,緊緊圍繞民營企業人才發展環境優化,突出政策集成創新,聚焦教育科技人才聯動,緊盯人才發展需要,通過在發展壯大人才隊伍上幫引幫留幫培訓,在激發人才創新活力上出錢出力出政策,進一步加強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更好支持民營企業人才創新創業。
在完善政策增強民營企業人才引進吸引力方面,《若干措施》明確“帶編入企”引進高層次人才,定期征集民營企業人才需求和意向引才高校名單,赴省外高校開展“組團式”引才。指導民營企業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機制,采取個人兼職、團隊攻關、平臺共建、省外研發等方式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對民營企業新引進的戰略科技人才、“卡脖子”關鍵技術人才、 經營管理人才等高層次人才,按照相應標準給予補助。同時,打破地域、戶籍、身份、人事關系等剛性約束,創新人才服務模式,促進校企人才合理流動。引導高校畢業生到民營企業就業,給予項目人員為期3年的生活補貼。
在加強培養提高民營企業人才供給適配度方面,明確通過省拔尖 人才培養項目、隴原青年英才培養項目給予經費支持、津貼、補助等,加大高層次人才培養力度,傾斜支持培養 青年人才。支持高校與民營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實驗實訓平臺,共同建設實習實踐基地。建立院校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定期摸排掌握民營企業產業需求,調整優化專業設置。同時,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引導民營企業與職業院校通過開設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班等方式開展校企合作,支持民營企業申報建設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根據民營企業人才類型和行業特點,分類組織開展專題培訓,幫助拓展戰略視野、更新經營理念、提升創新能力。
在健全機制提升民營企業產才融合協同性方面,省級人才項目每年立項數量單列15%左右,支持民營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創新研究、技術攻關、團隊建設,每個項目給予經費支持。支持民營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職業院校共建企業創新聯合體、產業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共建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吸引集聚產業創新人才。支持民營企業新建院士 工作站、協同創新基地等柔性引才平臺,申報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創新基地,并給予經費補貼。試行科技成果“先用后轉”機制,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促進民營企業產業升級。
在傾力服務優化民營企業人才成長軟環境方面,開辟民營企業人才職稱評價綠色通道,符合條件的可參加特殊人才職稱評價。拓寬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自主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鼓勵民營企業人才參加國家和省級職業技能競賽,為獲獎選手晉升相應職業技能等級。加強人才 ,定期組織開展教育培訓、國情研修等活動,加大對民營企業優秀人才的通報表揚力度。落實聯系服務措施,擴大“隴原人才服務卡”制度保障覆蓋面,落實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讓人才安身、安心、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