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中工程思維的塑造者
來源:
發布時間:2025-08-04
工程思維是連接科技創意與實際應用的關鍵紐帶,而青少年階段正是培養這種思維的黃金時期。碼立創(MUCIT)以工程實踐為**,通過系統化的科技套件和項目設計,讓孩子們在從構思到實現的完整過程中,逐步形成解決復雜問題的工程思維,為未來參與科技工程實踐打下堅實基礎。碼立創的機械結構套件為工程思維培養提供了直觀載體。其包含的齒輪、連桿、軸承等標準化零件,能讓孩子們搭建出摩天輪、起重機等多種機械裝置。在組裝可升降的 “機械臂” 時,孩子們需要考慮力的傳遞方向,選擇合適的齒輪配比;設計 “折疊橋梁” 時,則要琢磨如何平衡結構穩定性與靈活性。有個孩子為了讓自己搭建的 “旋轉木馬” 轉得更平穩,反復調整支撐結構的角度,這種對細節的打磨,正是工程思維中 “優化設計” 意識的體現。在綜合工程項目中,碼立創引導孩子經歷完整的工程流程。“迷你城市交通系統” 項目中,從繪制道路規劃圖(設計階段),到用編程模塊設置交通信號燈邏輯(開發階段),再到測試車輛通行效率并修改路線(調試階段),每個環節都對應著真實工程的關鍵步驟。某小學的學生團隊在完成這個項目時,發現交叉路口經常擁堵,于是自主引入 “智能避讓” 程序,這種根據實際問題優化方案的能力,正是工程思維的**素養。碼立創還注重培養孩子的系統整合能力。其 “智能家居綜合套件” 要求孩子們將電路連接、編程控制、機械聯動等多領域知識融會貫通:用溫度傳感器觸發空調啟動(傳感層),通過代碼設定運行模式(控制層),搭配機械百葉窗實現聯動調節(執行層)。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會明白一個復雜系統的正常運轉,需要各部分的協同配合,這種系統思維是工程實踐不可或缺的能力。如今,碼立創的工程教育理念已被多所學校納入科技課程。它讓孩子們在動手搭建中理解工程原理,在解決問題中錘煉工程思維,在團隊協作中體會工程實踐的復雜性。當孩子們能清晰地說出 “這個裝置的故障可能出在傳動環節”,并著手拆解排查時,他們已悄然具備了工程師的基本素養。在碼立創的陪伴下,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正以工程師的視角看待世界,用工程思維解決問題,為未來投身科技工程領域積蓄力量,成為科技工程創新的后備力量。
上一篇
科技教育中跨學科思維的融合者
下一篇
讓科技扎根生活,學校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