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解《道德經》第十四章“能知古始,是謂道紀”《道德經》第十四章,老子開頭講到了:“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中間講到:“繩繩兮不可名,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結尾老子總結:“能知古始,是謂道紀。”其實這一章啊,老子主要是描述了道的特征,老子說,道,想看看不見,想聽聽不到,想摸又摸不著。它無邊無際、無形無狀;迎著它卻看不見頭,尾隨它卻又看不清背后,但它卻早已存在,而且永恒不衰。所以我們要透過“道”的特征和規律,來駕馭現實存在的具體事物。有時候啊,無形的東西往往卻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所折射的其實就是企業的文...
按四庫分國學的分類方法其一是“四庫全書”的分類方法,它把國學分經、史、子、集四大類。“經”是指古籍經典,如《易經》、《道德經》《詩經》、《孝經》等等,后來又增加一點語言訓詁學方面的著作,如《爾雅》。“史”指一些史學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馬遷的《史記》、鄭樵的《通志》,斷代史,如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歐陽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等;專詳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等;以地域為記載中心的方志等。“子”是指中國歷史上創立一個學說或學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論語》、《孟子》、《荀子》,法家的《韓非子》、《商君書》...
商解《道德經》第九章:“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道德經》第九章,講到了“揣而銳之,不可長保”,老子說,把器具捶擊的過于尖銳,就不能保持長久。這里的“揣”字指的是“捶擊”的意思。延伸理解就是做人過于鋒芒,銳勢就難保長久。你看我們家里的菜刀再鋒利,用久了也有鈍的時候,我們人啊一看到尖銳的東西,為了安全,我們總喜歡把它銼來銼去,直到銼平為止,其實這就是修理。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年輕人一出來就鋒芒畢露,動不動這個我會,這個我學過,這個我看過,所以別人就會來修理你,你就不可能長期保持這種銳氣。所以,我們在生意場上,經常跟各種人打交道,也要保持低調,不能鋒芒畢露。它大至天地,小至塵泥,攘括修身、處世、養生、治國...
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道德經書院是明道集團打造的全國性國學教育品牌,書院以幫助企業家明道優術、助力企業基業長青為使命,以《道德經》的中心思想讓現代人重新認識中華民族之瑰寶。書院以“行不言之教,無為而無不為”為管理理念,延請名師,以藝修道,養身,明志!書院針對學員的特點,依托專業的師資教研力量,設置了思維班、流量班、系統班、私董會、覺悟班、青少年班六大類課程,課程設置根據企業家學員的興趣來參與學習,利用傳統教學方法的同時還引入了多媒體和互聯網互動式教學,讓廣大學員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在思維覺悟上有所精進。書院為學員打造了國學風的環境,學員可以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中靜心、修藝!當今...
商解《道德經》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道德經》第九章講到了“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老子說,與其裝的過滿而溢出來,還不如適時的停止灌注。這里的“盈”字是指“滿”,“已”字指的是“止”,停止的意思。一個容器,裝夠七、八分就可以了,因為如果你不把它裝滿,它就還有繼續裝的功能,就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它就還有容納的空間和作用,如果你把它裝滿了,不但會失去被裝的功能和作用,而且再碰到更好的東西,因為你沒法繼續再裝,所以你還會去爭自己不足的地方,還會去嫉妒別人。那么我們從商之人,也不能一味地去追求名利、地位的滿足,要懂得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否則往往就容易得不償失,所以我們要知足常樂。道德經商業智慧-私...
商解《道德經》第十五章“微妙玄通,深不可識”《道德經》第十五章,開頭講到了:“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后面又連續講了七句排比句來形容善于行道的人,為什么能精妙通達,深不可識,結尾老子又說到:“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這句話啊,主要體現的是開創者的治理能力和謙卑的品德。其實這一章呢,老子主要是描寫了一個理想中,得道的開創者的形象。他說一個得道的開創者,在做人做事,如果能做到:即謹慎又警惕,即嚴肅又親切,即淳樸又通達,即有格局又有胸懷,即有能力又不自滿。如果具備這樣品德的開創者,就一定能獲得成功。高一鳴老師是...
商解《道德經》第九章:“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道德經》第九章,講到了“揣而銳之,不可長保”,老子說,把器具捶擊的過于尖銳,就不能保持長久。這里的“揣”字指的是“捶擊”的意思。延伸理解就是做人過于鋒芒,銳勢就難保長久。你看我們家里的菜刀再鋒利,用久了也有鈍的時候,我們人啊一看到尖銳的東西,為了安全,我們總喜歡把它銼來銼去,直到銼平為止,其實這就是修理。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年輕人一出來就鋒芒畢露,動不動這個我會,這個我學過,這個我看過,所以別人就會來修理你,你就不可能長期保持這種銳氣。所以,我們在生意場上,經常跟各種人打交道,也要保持低調,不能鋒芒畢露。流量班:天網、地網、人網,三網合一系統,一次性解...
商解《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老子在第五章結尾提到了“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這里的“多言”與第二章的行不言之教的“不言”相對應,這里的“中”字與儒家中庸的“中”不同,中庸的“中”指的是恰到好處,不走極端,而這里的“中”指的是中空,虛靜的意思。延伸理解就是議論越多,離道越遠,老子強調要守住虛靜無為,言多必失,說的越多,就越容易使自己陷入困境,還不如保持虛靜無為。“虛靜”就是使人的精神進入一種無欲、無功利的平靜狀態,這樣才能得到更好的結果。因此,“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這句話,老子是教誨我們要“敏于事而慎于言”,所以老板在經營管理中也要心無旁念、謹言慎行,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要把握好分寸。...
一、勝己思維《道德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戰勝自己,首先要認識自己,你連你的對手都不了解,如何戰勝? 二、利他思維《道德經》:"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利他是一種認知。建立自我,追求無我;無我利他,才是比較大的利己。真正的利他: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如何應用? 三、反向思維《道德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任何事物發展到了極限,必然會走向反面,這是大道的運動規律。懂得從事物的反面思考,才能看穿事物的真相,抓住問題的本質。如何應用? 四、“無用”思維《道德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商解《道德經》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道德經》第九章講到了“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老子說,與其裝的過滿而溢出來,還不如適時的停止灌注。這里的“盈”字是指“滿”,“已”字指的是“止”,停止的意思。一個容器,裝夠七、八分就可以了,因為如果你不把它裝滿,它就還有繼續裝的功能,就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它就還有容納的空間和作用,如果你把它裝滿了,不但會失去被裝的功能和作用,而且再碰到更好的東西,因為你沒法繼續再裝,所以你還會去爭自己不足的地方,還會去嫉妒別人。那么我們從商之人,也不能一味地去追求名利、地位的滿足,要懂得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否則往往就容易得不償失,所以我們要知足常樂。道商系統架構由一套...
一、勝己思維《道德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戰勝自己,首先要認識自己,你連你的對手都不了解,如何戰勝? 二、利他思維《道德經》:"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利他是一種認知。建立自我,追求無我;無我利他,才是比較大的利己。真正的利他: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如何應用? 三、反向思維《道德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任何事物發展到了極限,必然會走向反面,這是大道的運動規律。懂得從事物的反面思考,才能看穿事物的真相,抓住問題的本質。如何應用? 四、“無用”思維《道德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高一鳴商解道德經》——商解《道德經》:“道”《道德經》的首章,老子開宗明義,破象立道,闡述了道的概念,“道”是萬物的總根源,“道”產生了萬物,它是一種客觀存在但我們又無法觸摸和感知的規則,這種規則其實也是一種規律。萬事萬物都要遵循道的規律,我們也可以把這種規律理解成因果,有果必有因,你想要有好的結果就要有好的前因,前因的演變造就了結果,這個演變的過程其實就是“道”。那么從商之人也要有好的結果就要遵循商道。事物無法離開任何外在的觀察者而定義自己。楊浦區講師道德經商業智慧九大思維商解《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老子在第五章結尾提到了“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這里的“多言”與第二章的行不言之教...
道德經商業智慧-流量班,當今企業所面臨的八大困境:為什么你的競爭對手總是門庭若市,而你的客戶卻寥寥無幾?為什么你的競爭對手選址比你偏,面積比你小,裝修比你差,生意卻比你做的好?為什么你的競爭對手不打電話,不發信息,不投廣告,不找客戶,客戶卻主動找上門?為什么你的競爭對手發展的代理遍布全國,而你的代理卻屈指可數?為什么你的競爭對手發展的代理,業績占到半壁江山,而你的代理總出不了業績,推一推動一動,不推不動?為什么你廣告也打了,傳單也發了,宣傳也做了,卻依然沒有客戶?為什么你天天搞打折,周周搞特價,月月搞促銷,卻依然沒有業績?為什么你推出了會員卡,權益很多,成本很高,門檻很低,卻依然沒人辦理?流量...
按四庫分國學的分類方法其一是“四庫全書”的分類方法,它把國學分經、史、子、集四大類。“經”是指古籍經典,如《易經》、《道德經》《詩經》、《孝經》等等,后來又增加一點語言訓詁學方面的著作,如《爾雅》。“史”指一些史學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馬遷的《史記》、鄭樵的《通志》,斷代史,如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歐陽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等;專詳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等;以地域為記載中心的方志等。“子”是指中國歷史上創立一個學說或學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論語》、《孟子》、《荀子》,法家的《韓非子》、《商君書》...
道德經商業智慧-覺悟班,何為夫妻?《道德經》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一日夫妻百日恩,你能報答多少恩,才能收獲多少愛;你能支撐對方,才能綻放自己,你能成為對方得所屬,才能守住彼此的永恒。如何報答?如何支撐?何為孩子?《道德經》說:“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孩子本自具足,他是他自己的主人,不屬于任何人。繁花有百態,花開不同時,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智慧的種子, 你所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你想讓他成為誰,首先你要變成誰?好的教育就是讓自己成為榜樣,如何成為榜樣?何為生死?《道德經》說:”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
商解《道德經》:“行不言之教”《道德經》第二章說到:“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什么意思呢?就是圣人都用“無為”的態度來處事,以“不言”的方式來教導百姓,這里的圣人,一般指的是統治者,“不言”原來指的是,不發號施令,不發號政令,延伸理解就是言教不如身教。所以作為公司的老板也好,高層也好,不要輕易運用手中的權利和官職去命令員工,去干涉他們的工作,而是要以身作則,把自己做好,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員工、去指導團隊,這樣才符合老子所說的“行不言之教”的思想。道德經商業智慧-流量班;浙江干貨道德經商業智慧九大思維創始人簡介:高一鳴老師,道德經書院創始人,本途國學創始人,上海明道集團董事長,道德經商...
五、因果思維《道德經》:“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一切皆因果,萬般皆前緣;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有因必有果,有果必起因;因既是果,果既是因。如何應用? 六、柔弱思維《道德經》:“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水之柔弱,卻能水滴石穿;繩之柔弱,卻能繩鋸木斷;柔弱并非懦弱,柔弱一種內在的生命力。柔能克剛,弱能勝強。如何以柔克剛?又如何以弱勝強? 七、不爭思維《道德經》:“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爭是不爭,不爭是爭...
道德經商業智慧-流量班,當今企業所面臨的八大困境:為什么你的競爭對手總是門庭若市,而你的客戶卻寥寥無幾?為什么你的競爭對手選址比你偏,面積比你小,裝修比你差,生意卻比你做的好?為什么你的競爭對手不打電話,不發信息,不投廣告,不找客戶,客戶卻主動找上門?為什么你的競爭對手發展的代理遍布全國,而你的代理卻屈指可數?為什么你的競爭對手發展的代理,業績占到半壁江山,而你的代理總出不了業績,推一推動一動,不推不動?為什么你廣告也打了,傳單也發了,宣傳也做了,卻依然沒有客戶?為什么你天天搞打折,周周搞特價,月月搞促銷,卻依然沒有業績?為什么你推出了會員卡,權益很多,成本很高,門檻很低,卻依然沒人辦理?流量...
《高一鳴商解道德經》——企業家們為什么要學習道德經?人與人的差別就是認知的不同,什么是認知,就是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你看到了,我沒看到,或者說我看到了,你沒看到,不同的角度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老板的認知就是公司發展的天花板。所以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范圍以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靠運氣賺錢,往往不能持久。學習道德經可以讓你無限換角度看問題,從而提升你的認知,幫你洞察商業本質。那么學習道德經哪一個版本好?道德經在流傳過程中,形成了很多版本。我們現在所能見到早期的道德經版本有: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出土的甲、乙、丙三組戰國竹簡本老子,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老子帛書甲、乙本,另外還有...
商解《道德經》第九章:“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道德經》第九章,講到了“揣而銳之,不可長保”,老子說,把器具捶擊的過于尖銳,就不能保持長久。這里的“揣”字指的是“捶擊”的意思。延伸理解就是做人過于鋒芒,銳勢就難保長久。你看我們家里的菜刀再鋒利,用久了也有鈍的時候,我們人啊一看到尖銳的東西,為了安全,我們總喜歡把它銼來銼去,直到銼平為止,其實這就是修理。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年輕人一出來就鋒芒畢露,動不動這個我會,這個我學過,這個我看過,所以別人就會來修理你,你就不可能長期保持這種銳氣。所以,我們在生意場上,經常跟各種人打交道,也要保持低調,不能鋒芒畢露。高一鳴老師:道德經書院創始人、道德經讀書會發起人...
商解《道德經》:“上善若水”《道德經》第八章,開頭講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這一章,老子以水喻道,老子說:至高無上的品格就像水一樣,滋養萬物而不爭名利,水是沒有分別心的,哪怕是眾人所厭惡的地方,哪怕是很臟的地方,哪怕是很惡劣的環境,它也依然能保持處下不爭的品格,所以老子說,水的特性是非常接近與“道”的。那么對于我們從商之人而言,如果也能像水一樣,無論是對待客戶還是合作伙伴,能做到利益眾生而不爭、謙卑處下而不驕,反而能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一切合作的前提,都需要利他。普陀區道術結合道德經商業智慧課程內容道德經商業智慧——企業家沙龍,幫助企業明道優術,助力企業基業...
道德經商業智慧-青少年,由道德經書院合伙人,青少年品德教育**熊建翔老師主講,跟以往孩子在外面學習領導力,學習演講,學習各種興趣課等不同的是我們更注重孩子的品質、品德、本質的教育,所以從小要幫助他種下智慧的種子。為什么孩子老跟你頂嘴?為什么他總是逃課?為什么他不喜歡學習?為什么有客人拜訪,他不一定有禮貌的待人接物?這一切的背后都是本質,你沒有教會或者幫助他種下智慧的種子。道德經啟蒙智慧青少年特訓營,青少年八德:忠、孝、禮、誠、信、義、廉、恥,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種下八顆智慧的種子,培養時代少年八德。 它大至天地,小至塵泥,攘括修身、處世、養生、治國、經商等眾多...
《高一鳴商解道德經》——企業家們為什么要學習道德經?人與人的差別就是認知的不同,什么是認知,就是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你看到了,我沒看到,或者說我看到了,你沒看到,不同的角度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老板的認知就是公司發展的天花板。所以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范圍以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靠運氣賺錢,往往不能持久。學習道德經可以讓你無限換角度看問題,從而提升你的認知,幫你洞察商業本質。那么學習道德經哪一個版本好?道德經在流傳過程中,形成了很多版本。我們現在所能見到早期的道德經版本有: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出土的甲、乙、丙三組戰國竹簡本老子,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老子帛書甲、乙本,另外還有...
道德經商業智慧總裁班課程,主要內容三大板塊:產產品(做什么?)《道德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產品的本質是什么?究竟什么才是你的產品?如何重新設計你的產品?模式(怎么做?)《道德經》:“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模式的本質是什么?究竟什么才是你的模式?如何重新設計你的模式?團隊(誰來做?)《道德經》:“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團隊的本質是什么?究竟什么才是團隊?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打造團隊?參課資格:董事長、總裁、總經理、股東。靜安區干貨道德經商業智...
商解《道德經》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道德經》第十三章,開頭講到了:“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結尾又講到了“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說,得寵和受辱都要感到驚訝,為什么要驚訝?因為得寵就意味著未來可能會失寵,失寵便是受辱;得寵和受辱都可能會影響心情,也就會影響我們的身體,所以我們要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為什么要貴大患若身?因為沒有這個身體,我們就不會擔心自己面臨疾病和禍患。所以老子說,能像重視自己身體一樣去治理天下,才能把天下寄托給他,能像愛惜自己的身體一樣去治理天下,才能把天下托付給他。那么,在經營管理中,老板該如何去選拔人才?其實很簡單,就是能像重...
商解《道德經》:“天長地久”《道德經》第七章開頭講到,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老子說,天地之所以能長久,都不是為了自己,所以他才能長長久久,其實本質上都是利他的思想。我們現代人通常都把它用來形容友情、愛情能天長地久,其實任何一種關系要想維持長久,就必須要懂得利他,必須要懂得成就他人,所以對于我們從商之人而言,也同樣如此,你越利于員工,員工就會愿意持續跟著你干,你越利于客戶,客戶就會持續購買你的產品,你越利于代理商,代理商就會持續跟你合作,你能成就多少人,就有多少人愿意追隨你,你能幫助多少人成功,就有多少人希望你成功。有能力的管理者要一抓到底、以弱為用。虹口區國學課程...
商解《道德經》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道德經》第十章,開頭講到了“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老子說,精神和肉體合在一起,能不分離嗎?這個“載”字,指的是“承載”。“營魄”就是“魂魄”。“魂”就是“靈魂”、“精神”,“魄”就是“體魄”、“肉體”。精神輕清為陽,肉體質實為陰。古代人認為,人是由三魂七魄所組成,魂是陽氣之所為,魄是陰氣之所聚。所以,“載營魄抱一”就是精神與肉體的合一,陽與陰的合一。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世間萬物都是陰陽相交、相激而得已和諧,陰陽分離就會出問題。我們很多企業都在建設企業文化。其實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靈魂!如果從老板到員工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能踐行其文化,就符合...
商解《道德經》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經》第九章,結尾講到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說,功成名就,要懂得抽身而退,這樣才符合天道。這里要注意了,老子說的功遂身退,不是指的是讓你一定要離職不干了,更不是讓你找一個地方隱退去了。其實老子是讓我們要懂得含藏收斂,成功了要懂得把名譽、功勞、地位讓給大家,更要懂得成就他人,不能居功自傲。我們在《道德經》第二章也學過了“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從商之人,尤其是成功的企業家,當我們成功了,就要懂得把名利、把功勞讓給大家,懂得成就員工,成就客戶,繼續回報社會,回報國家。“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正因為我們不居功...
商解《道德經》第十章“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老子說,結聚精氣達到柔順,能像嬰兒的狀態嗎?“嬰兒”代替“柔軟”,因為柔軟,所以他的彈性就很大。嬰兒是純陽之體,所以他的精神也很柔和,他能做到身心合一。但是隨著我們慢慢長大,就越來越偏離道了,我們的身體就越來僵化,越來越堅硬,欲望也就越來越多,結局就是元氣耗盡,行將就木。那么作為老板,也要時常控制好欲望、不斷的讓內心變得柔和一些、思維變得開闊一些。如果當你的思維越來越僵化,越來越固執,越來越排斥學習的時候,也就是你的企業走向衰敗的開始。真正的高手,是自己理解自己,不求別人理解。浦東新區道德經書院道德經商業智慧哪家好道德經商業智慧總裁班課程,主要內容三...
商解《道德經》第九章:“富貴而驕,自遺其咎”《道德經》第九章,講到了“富貴而驕,自遺其咎”,老子說,富貴加上驕傲,就會自取禍患。這一句話與前面“揣而銳之,不可長保”相對應。其實老子是不反對人富貴的,但是你恃才傲物,驕氣十足,就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帶來禍患,就會招人眼紅。因為自古以來,都是驕者必敗,驕者必衰。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人手里有幾個錢,就喜歡到處顯擺,逢人就說我有幾套房子,我這個車子值多少錢,我有多少家產,到處招搖,長此以往,就容易引火燒身。所以我們做人、做事,還是要低調一點的好,開悟的人從來不會說自己開悟了,聰明的人也從來都不會說自己很聰明,真正富有的人,不光是物質富有,精神上更是富有,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