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解《道德經(jīng)》:“不尚賢,使民不爭”道德經(jīng)第三章開頭講到,“不尚賢,使民不爭”,老子說,圣人只要不標榜賢才,百姓就不會起紛爭。這句話主要是針對老板說的,那我們該如何應用到經(jīng)營管理中呢?很多人都說企業(yè)是需要賢才的,是需要推崇賢才的,其實老子的意思是說,作為公司的...
商解《道德經(jīng)》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道德經(jīng)》第十三章,開頭講到了:“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結(jié)尾又講到了“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崩献诱f,得寵和受辱都要感到驚訝,為什么要驚訝?因為得寵就意味著未來可能會失寵,失寵便是受...
商解《道德經(jīng)》第十章“滌除玄覽,能無疵乎”老子說,洗清雜念而心如明鏡的深入觀照,能做到?jīng)]有瑕疵嗎?這里的“滌”是洗滌,“除”是掃清,這里的“覽”字通“鑒”,在古代代替“鏡子”。“玄覽”,形容心如明鏡的深入觀照。這里跟佛教的神秀大師講的很像,他說:“身是菩提樹,...
商解《道德經(jīng)》:“行不言之教”《道德經(jīng)》第二章說到:“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什么意思呢?就是圣人都用“無為”的態(tài)度來處事,以“不言”的方式來教導百姓,這里的圣人,一般指的是統(tǒng)治者,“不言”原來指的是,不發(fā)號施令,不發(fā)號政令,延伸理解就是言教不如身教...
商解《道德經(jīng)》第十四章“能知古始,是謂道紀”《道德經(jīng)》第十四章,老子開頭講到了:“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中間講到:“繩繩兮不可名,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結(jié)尾老子總結(jié):“能知古始,...
商解《道德經(jīng)》第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固與之”《道德經(jīng)》第三十六章講到了:“將欲取之,必固與之”。老子說:想要取得,就要懂得先給予。關(guān)于這句話呢,在我們經(jīng)營管理中有著非常多的應用。比如,你期望有能力的人能跟著你干,你就要懂得先給予,正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如...
道德經(jīng)商業(yè)智慧-流量班,當今企業(yè)所面臨的八大困境:為什么你的競爭對手總是門庭若市,而你的客戶卻寥寥無幾?為什么你的競爭對手選址比你偏,面積比你小,裝修比你差,生意卻比你做的好?為什么你的競爭對手不打電話,不發(fā)信息,不投廣告,不找客戶,客戶卻主動找上門?為什么你...
商解《道德經(jīng)》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道德經(jīng)》第十章,開頭講到了“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老子說,精神和肉體合在一起,能不分離嗎?這個“載”字,指的是“承載”?!盃I魄”就是“魂魄”?!盎辍本褪恰办`魂”、“精神”,“魄”就是“體魄”、“肉體”。精神輕清為...
道德經(jīng)商業(yè)智慧-流量班,當今企業(yè)所面臨的八大困境:為什么你的競爭對手總是門庭若市,而你的客戶卻寥寥無幾?為什么你的競爭對手選址比你偏,面積比你小,裝修比你差,生意卻比你做的好?為什么你的競爭對手不打電話,不發(fā)信息,不投廣告,不找客戶,客戶卻主動找上門?為什么你...
道德經(jīng)商業(yè)智慧-系統(tǒng)班,《道商系統(tǒng)》是高一鳴老師以老子《道德經(jīng)》思想為根基,融合儒家、佛家、兵家等中心思想精髓,并結(jié)合西方現(xiàn)代管理之術(shù),中西合璧,集世界企業(yè)經(jīng)營實踐之大成,系統(tǒng)破譯了企業(yè)經(jīng)營哲學,形成的一套實戰(zhàn)有效的道商經(jīng)營系統(tǒng)。他致力于推動讓每一位企業(yè)家都能...
一、勝己思維《道德經(jīng)》:“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戰(zhàn)勝自己,首先要認識自己,你連你的對手都不了解,如何戰(zhàn)勝? 二、利他思維《道德經(jīng)》:"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利他是一種認知。建立自我,追求無我;無我...
商解《道德經(jīng)》第十五章“微妙玄通,深不可識”《道德經(jīng)》第十五章,開頭講到了:“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后面又連續(xù)講了七句排比句來形容善于行道的人,為什么能精妙通達,深不可識,結(jié)尾老子又說到:“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
國學傳承—道德經(jīng)書院,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道德經(jīng)書院發(fā)現(xiàn),當今時代,大家都越來越重視中國國學的教育,特別是以國學經(jīng)典《道德經(jīng)》的學習與傳播,越來越多的名人在學習《道德經(jīng)》,在傳播《道德經(jīng)》,道德經(jīng)為什么被奉為經(jīng)典?尼采說:道德經(jīng)像...
商解《道德經(jīng)》:“行不言之教”《道德經(jīng)》第二章說到:“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什么意思呢?就是圣人都用“無為”的態(tài)度來處事,以“不言”的方式來教導百姓,這里的圣人,一般指的是統(tǒng)治者,“不言”原來指的是,不發(fā)號施令,不發(fā)號政令,延伸理解就是言教不如身教...
商解《道德經(jīng)》第九章:“富貴而驕,自遺其咎”《道德經(jīng)》第九章,講到了“富貴而驕,自遺其咎”,老子說,富貴加上驕傲,就會自取禍患。這一句話與前面“揣而銳之,不可長保”相對應。其實老子是不反對人富貴的,但是你恃才傲物,驕氣十足,就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帶來禍患,就會招...
商解《道德經(jīng)》:“上善若水”《道德經(jīng)》第八章,開頭講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這一章,老子以水喻道,老子說:至高無上的品格就像水一樣,滋養(yǎng)萬物而不爭名利,水是沒有分別心的,哪怕是眾人所厭惡的地方,哪怕是很臟的地方,哪怕是很惡劣...
商解《道德經(jīng)》第十章“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老子說,結(jié)聚精氣達到柔順,能像嬰兒的狀態(tài)嗎?“嬰兒”代替“柔軟”,因為柔軟,所以他的彈性就很大。嬰兒是純陽之體,所以他的精神也很柔和,他能做到身心合一。但是隨著我們慢慢長大,就越來越偏離道了,我們的身體就越來僵化,越...
商解《道德經(jīng)》:“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道德經(jīng)》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同時出現(xiàn)了:“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這句話。前面第四章,老子是用來形容“道”的。后面第五十六章,老子更多是闡述做人的道理,意思是要讓我們做人要效法“道”?!按炱滗J,解其紛...
商解《道德經(jīng)》:“谷神不死,是謂玄牝”《道德經(jīng)》第六章講到“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老子說:“道”就像山谷一樣空虛而神妙,處卑而守靜;又能永存不滅,所以說是谷神不死。又像是微妙的母體,生化萬物,故稱之為天地萬物的本根。它...
商解《道德經(jīng)》第十二章“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經(jīng)》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边@一章啊,老子分別從“色、音、味、娛、利等五種現(xiàn)象,來形容人們對...
道德經(jīng)商業(yè)智慧總裁班課程,主要內(nèi)容三大板塊:產(chǎn)產(chǎn)品(做什么?)《道德經(jīng)》:“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產(chǎn)品的本質(zhì)是什么?究竟什么才是你的產(chǎn)品?如何重新設(shè)計你的產(chǎn)品?...
商解《道德經(jīng)》:“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老子在第五章結(jié)尾提到了“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這里的“多言”與第二章的行不言之教的“不言”相對應,這里的“中”字與儒家中庸的“中”不同,中庸的“中”指的是恰到好處,不走極端,而這里的“中”指的是中空,虛靜的意思。延伸理解就...
商解《道德經(jīng)》第十章“滌除玄覽,能無疵乎”老子說,洗清雜念而心如明鏡的深入觀照,能做到?jīng)]有瑕疵嗎?這里的“滌”是洗滌,“除”是掃清,這里的“覽”字通“鑒”,在古代代替“鏡子”?!靶[”,形容心如明鏡的深入觀照。這里跟佛教的神秀大師講的很像,他說:“身是菩提樹,...
商解《道德經(jīng)》:“不尚賢,使民不爭”道德經(jīng)第三章開頭講到,“不尚賢,使民不爭”,老子說,圣人只要不標榜賢才,百姓就不會起紛爭。這句話主要是針對老板說的,那我們該如何應用到經(jīng)營管理中呢?很多人都說企業(yè)是需要賢才的,是需要推崇賢才的,其實老子的意思是說,作為公司的...
商解《道德經(jīng)》:“行不言之教”《道德經(jīng)》第二章說到:“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什么意思呢?就是圣人都用“無為”的態(tài)度來處事,以“不言”的方式來教導百姓,這里的圣人,一般指的是統(tǒng)治者,“不言”原來指的是,不發(fā)號施令,不發(fā)號政令,延伸理解就是言教不如身教...
商解《道德經(jīng)》:“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道德經(jīng)》第七章講到:“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說:懂得謙居人后,反而能高居人前;在利益面前,懂得謙退無爭,反而能先于眾人所得。想要有所成就,就要懂得置身度外,反而能贏得眾人的愛戴。所以這句話主要體現(xiàn)了...
商解《道德經(jīng)》:“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道德經(jīng)》第二章開頭提到了:“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老子說,當天下人都知道對“美”這個名稱有了標準,于是就有了丑的觀念。這里的“惡”指的是丑,很多人一看到“惡”就認為是壞,這其實是“名”在作祟。老子認為只有形而...
按四庫分國學的分類方法其一是“四庫全書”的分類方法,它把國學分經(jīng)、史、子、集四大類?!敖?jīng)”是指古籍經(jīng)典,如《易經(jīng)》、《道德經(jīng)》《詩經(jīng)》、《孝經(jīng)》等等,后來又增加一點語言訓詁學方面的著作,如《爾雅》?!笆贰敝敢恍┦穼W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馬遷的《史記》、鄭樵的《通...
道德經(jīng)商業(yè)智慧-覺悟班,何為事業(yè)?《道德經(jīng)》說:“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你能成就多少人,就能獲得多少人追隨。你能幫助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希望你成功。如何成就?又如何幫助?何為名利?《道德經(jīng)》說...
商解《道德經(jīng)》第十五章“微妙玄通,深不可識”《道德經(jīng)》第十五章,開頭講到了:“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后面又連續(xù)講了七句排比句來形容善于行道的人,為什么能精妙通達,深不可識,結(jié)尾老子又說到:“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